86-21-54190656

“智能工厂规划”只缺一个立体库?

发布日期:2017-04-30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夏鹏

谈“智能工厂”我们首先会想到“工业4.0”这个已经热得滚烫的词语,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的时候,在国内还是不温不火的,笔者算是有亲身体会的,笔者有幸毕业(2014年7月)就加入天睿咨询,加入天睿后的三个月,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在网上搜集“工业4.0”的资料,那时候国内的资料是极少的,基本都是******去国外的网站上找,然后翻译过来加上我们的理解做成资料。当时是非常不理解公司的做法的,整整三个月,公司一个项目都没接,全部回到上海,大家都是在找资料,做资料,内部互相培训。本来怀揣着一腔热血来上海,想在项目上大展拳脚的,结果公司半年一个项目没搞,领着上海的低保公司,在办公室做着查资料的工作,好歹我也是研究生毕业,好歹我也是有梦想的,就算找资料,也该找点精益生产,物流自动化这些具体的东西吧,到时候做项目了我能马上用上,“工业4.0”“智能工厂”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啥时候能用上啊,很庆幸当时没有将这种幼稚的想法蔓延,也很庆幸在2014年年底我就能参与了苏州某智能工厂的规划,到2015年5月,国家提出“智能制造2025”,感受到了在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的野蛮生长,2015年跟制造所有相关的产品、论坛、会议言必谈“工业4.0”,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4.0专家,国内网上的资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家可以类比下现在的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单车至少还是要有硬件制造周期的,但“工业4.0”这个概念,大家拿起来,谁都可以说上一嘴,笔者有幸从毕业到现在,一直从事于“工业4.0”这场革命下的智能工厂规划,期间也跟中外很多顶级的专家学习,当然,期间也遇到很多肤浅的说法,这篇文章跟大家探讨下,什么是“智能工厂规划”。

“我们这个智能工厂还没做的太好,大概也就3.0的水平,以后再上一个立体库应该就差不多了”这句话,是2016年,参观某电机厂,电机厂那边的物流经理跟我们说的,这是一个不计代价做物流自动化的工厂,拥有2个立体库,1套地下输送系统,用自动化解决了大多物料的存储和输送问题,来看物流自动化的人应该是络绎不绝的,但没有进立体库的物料,都是直接堆在卸货厂旁边,甚至有的连物料标签都没有,自动化输送的物料也仅仅是以托盘为最小单位,输送到线边,具体什么时候送,送多少,从线边库存来看,他们是没有定义的,他们甚至都没有“配送”的概念。

搞制造的都知道,物料齐套的重要性,即使有99%的物料都自动化输送到线边,但有1%不能及时到达,成品也是无法下线的。

这位“谦虚”的物流经理没有把自己的工厂定义为4.0,是因为少一个立体库。但我觉得立体库并不是工业4.0的问题,对于物料,首先是要进行PFEP,通过分析了才知道,最适合它的存储方式,立体库也分很多种,托盘巷道式的,托盘密集式的,料箱式的等等,这是需要很系统的去分析的,简简单单上一个立体库,将以前入库的人员干掉,换成了机器,最多解决的是3.0的效率问题,没有系统的逻辑支撑,是很难去解决4.0的智力问题的。

个人觉得,解决智力问题的工业4.0智能工厂,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1、互联,工业4.0的核心基础是CPS(Cyber-Physical Systems),并不是A到B的点对点的互联,而是整个生产网络中的所有关键因素去互联,这些因素包括物理世界的生产线设备,智能物流设备以及人员等,也包括虚拟世界的信息系统,资源等,这些要素是否能够互联互通?

2、集成,生产端,从计划到发货的垂直纵向集成,产品端,从客户下单到客户交付的全价值链横向集成,这两个集成中间是否有信息断点?

3、设备是否能够自决策,未来生产网络将会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现在工厂更多的是上位系统之间的通讯,A系统的A设备与B系统的B设备如果需要协同作业,是需要A设备发送指令给A系统,A系统再发送给B系统,B系统再控制B设备,未来的智能工厂要更多的是A设备直接与B设备通讯,真正实现设备智能化,而设备能够采集相关的数据并与相关的设备通讯后,就赋予了它决策的功能,未来的工厂,每一个设备都将会是一个智慧单元。

以上,是我觉得现在智能工厂最重要的三个要素,至于,是否有一个立体库,这个不该是评价是否是工业4.0的标准。


关注我们 顾问热线 电子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