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4190656

识别瓶颈,优化瓶颈 - MMOG/LE解读之【21】

发布日期:2020-05-13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天睿咨询-颜家平

MMOG中的1.4.2.1 F3必须具备一个流程能够适当的识别并管理供应链(例如生产能力、劳动力、供应商方面的障碍)内的瓶颈流程,在输出最大化的同时,确保对客户的生产和发货并未受到影响。



提到瓶颈,我们马上会想到TOC(Theory of constraints),中文译为"瓶颈理论",也被称为制约理论或约束理论,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博士创立,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并称为全球三大管理理论;其核心观点为立足于企业系统,通过聚焦于瓶颈的改善,达到系统各环节同步、整体改善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要坚持持续改善,要坚持改善的有效性,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制约瓶颈进行改善。因为除了对于卡脖子的环节以外,对大多数环节所进行的大多数改进是对整个链条无益的。根据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整体改进不等于各个分环节的改进之和。供应链的绩效应该以链条的"力量"(而不是"重量")来衡量,这就要通过改善那个最薄弱环节来实现!


要改善瓶颈环节,首先要能够识别瓶颈,根据约束理论,一旦识别出最薄弱的一环(即企业的"约束"),那么企业的资源就应该用在改进这个约束上。MMOG也特别关心对瓶颈的识别,把这一条款的权重列为了F3。并要求把如何识别瓶颈的过程形成书面化的流程。


那如何识别瓶颈呢?供应链管理人员要把生产能力、劳动力、供应商、运输和仓储能力等方面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来看,当客户需求最大化时(可能是预测数),这些方面的数据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不能满足的环节则就是瓶颈。如果全部都能满足,那么数据中最小的那个环节,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瓶颈。对供应链的瓶颈要进行定期分析,时刻关注的瓶颈情况的变化。


识别了瓶颈,就要对瓶颈环节进行改善。改善生产产能,要让产能随着市场发展不断提高;改善劳动力不足,要培训员工多技能化;改善供应商的能力,要与供应商一起分析,找出原因和改善点;改善运输能力,要与物流服务商商量提高载运量或者调整车辆载能;改善仓储能力,要进行布局优化,加快物料流动,提高仓库的存储能力。要通过一切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做到供应链上的各类产能做到最大化。


识别了瓶颈,还要做好管理瓶颈,弥补不足的方案。对内外部生产能力不足的环节,要考虑准备一定的库存,或者进行部分外包;对劳动力不足的环节,要考虑采用招聘临时工和安排加班方法来解决;对运输能力不足的环节,要考虑选择改选有能力的服务商;对仓储能力不足,可以选择好预备服务商和备用仓库。一旦产生瓶颈制约问题,就能从容应付。


由于企业的瓶颈对客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MMOG评审时,对这一条是比较关注的。特别是发生过因瓶颈制约影响客户生产的企业,审核员会特别仔细地进行审查。只有当他们认为这个瓶颈已经得到解决,而且其他瓶颈暂时不会影响客户时,才会通过条款的评审。


关注我们 顾问热线 电子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