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OGV5版中的5.2.7.1F3:组织必须有一个流程,以确保所有有缺陷的/废弃的物料得到适当和及时的存放、隔离、标记、返工和/或处置。该条款把V4版中该要求中的两项条款提炼和合并在一起,并维持了原来F3的权重。说明了在对待有缺陷的或者废弃的物料时,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做到适当和及时。我们先来看看适当和及时的存放,在工厂里,物料在接收、存储、搬运、生产及发货等过程中都可能发现或者产生有缺陷或者废弃的物料。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物料的形状和特性以及当班可能产生的数量,在相关的场地设置专门存放这类物料的场地、区域或容器。这样方便操作员工在发现这样的物料时,可以做到及时存放。至于是采用场地还是容器,那就要考虑存放区域的适当性了。有的企业的物料是奇形怪状的,或者是不规则,那就要为它们制作专用的存放器具,让员工能够及时地把废料存放到适当的地方。不过,部分企业往往是指定一块区域或者一个容器作为废料的存放区域,不考虑其是否适当,造成废料不够放。有的区域设置离工位比较远,造成员工不能及时把废料放到专门区域里。许多宽敞明亮,布局规范的生产场地,却因废料放置的不合理而产生了瑕疵。因此,企业必须在进行工厂规划时,就要同时规划废料的存放区域和器具,这绝不是小事,否则MMOG编写组也不会赋予这项条款为否决项条款。我们再来看看适当和及时的隔离。当存放区域设置好后,如何隔离以防止废料被未经授权而随意挪用或丢弃,现在一般采用标识和围栏两种方式。对重要度一般的废料,采用标识的方法,如用目视牌来表示区域内或者容器内的物料是有缺陷的或者是报废的。对特别重要的物料,则会采用围栏加锁的方式。在工厂现场,极少看得到围栏模式的隔离区。对于突发的批量有缺陷或者报废的物料,工厂会采用红色警戒绳把这块区域围起来。这些工作一定要做得及时、到位,这对不良品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来看看适当和及时的标记。在工厂里,看到红色的区域或者器具,就是废料和不良品的存放和隔离区。同样,在仓库里的隔离区里,会放有醒目的隔离区标识。这些非常明显的标识,对员工的提醒也十分到位。除了红色的标识,还有黄色的标识,黄色主要是用于可疑物料或者代检物料。但仅仅这些标识还不够,还要有些具体的标识。如贴或者挂在物料上的标识,它是说明物料是什么缺陷的标识。更具体的标识上还写着是谁、在什么时候发现的,这样的标识是尽可能给质量工程师提供分析的方便,还有的工厂在生产线边的容器上标明具体缺陷内容的专用器具。这些具体标识,对缺陷品的处置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来看看适当和及时的返工或处置。返工是对缺陷品处置的常用手段,是将有缺陷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到之前的工序,采用同样的常规生产工艺进行再加工,以使其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关于这项内容,在V4版的解读文章中,已经做比较详尽的阐述。需要补充的是:返工不能单纯地看作是重新制造过程,要把返工过程当作是分析的过程,改进的过程,杜绝缺陷品或者废料再产生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对待缺陷品的方法来进行返工,要在分析,改进的基础进行返工,从而使缺陷品逐渐减少直至消除。在许多企业,对一些常见的缺陷品已经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只是简单地进行返工,不再花精力和时间来减少和消除缺陷的产生。这样的情况是质量管理惰性的表现。返工和处置的难度在于及时。怎么算及时,这需要企业进行定义并写在文件里,写在指导书里。一般企业都有相应的管理文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离标准差距甚远。原因是在生产计划中是没有返工的安排的,往往会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缺陷品,方能列入计划进行返工。针对这一现象,有的企业会采用线外返工或者专门设置返工工位的方法进行返工,不受生产计划的制约,以努力做到返工的及时性。同样,及时报废处置也不容易,报废是有专门的流程的,因为废品是确确实实给企业造成损失,所以报废的流程格外漫长,财务部门是不会轻易通过报废申请的,尤其是当报废金额比较大的时候。在个别企业里,甚至会看到积满灰尘的报废品。一看就没有做到及时处置。不过审核员往往对这样的情况还是会给予理解的,可能因为在汽车主机厂也有类似的情况吧。这项条款做到不易,审核员也比较清楚,因此供应链部门要格外重视。一方面要努力做好条款规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向审核员进行适当的说明。审核员在平衡之后会给出自己的评定的。